admin 發表於 2021-4-9 18:56:07

向台灣社區醫療學习什麼

台灣社區醫療颠末多年的成長,寻觅到了合适本身的模式,成為亚洲地域的最好典型之一。台灣社區醫療辦事的重要履历是甚麼?對大陆社區醫療成長有何启迪?在全科大夫的培育上,有哪些心得? 针對這些问题,本刊记者采访了台灣坜新病院院長张焕祯。

张焕祯 台灣坜新病院院長,上海禾新病院院長,國务院深化醫藥卫生體系體例鼎新專家咨询委員會委員。坜新病院為中华醫學會在台指定的首家“社區康健辦理引导中间”,也是台灣介入培训大陆全科大夫至多的讲授病院

本日中國:台灣“社區病院”的观点與大陆是不是不异?

张焕祯:之前,台灣公众把專門辦事于某個社區的病院,叫做社區病院,但现在這個观点已產生了变革。

大師经常有個误會,認為社區病院就是乡间病院,就是小病院。实在,真实的社區病院不在于范围的巨细,而在于是不是从事社區醫療辦事。只如果在做社區醫療辦事的病院,都算社區病院。比方,台灣不少三甲病院都有社區醫療部,這也算是社區病院的范围。

本日中國:在大陆,人们一旦生病,凡是起首斟酌去大病院,而非社區病院。在台灣,人们若是遭受头疼脑热,是不是也是如斯?

张焕祯:大陆有不少情景和曾的台灣很类似:老苍生就診习气和30年前的台灣同样,大夫的举动习气和台灣15年前的环境靠近。台灣也有過雷同的時代,老苍生生病了喜好往大病院跑。差未几到上個世纪90年月,這类场合排场產生了变化,最重要的缘由是下层大夫程度的提高。

台灣的醫療機构显现南北极化,一边是大中型病院,另外一边是下层診所。不少下层大夫是从大病院出来的,程度與大病院的主治大夫至关,以是人们看病不见得要去大病院,不少小错误在下层診所就可以解决。究竟上,下层診所可以或许解决80%的病。

台灣下层大夫的气力很强,病人信赖度高,這是台灣社區醫療和大陆當前最大的不同。病人去看病,斟酌的只是大夫的气力,若是气力不可,病人是不會去的。

本日中國:為甚麼台灣优异的大夫會从大病院出来,到下层診所去?

张焕祯:台灣的病院没有大陆病院那末巨大,而且人材布局是金字塔形的,进去的醫學生多,但留下的很少。若是没有體例名额,不管這個大夫何等优异,也必定要分开,到二级病院、次级病院或下层診所去事情。

台灣的大夫中,有50%的大夫在病院辦事,剩下50%在下层辦事,大夫可以按照本身的需求自由选择。下层里有50%是全科大夫。

本日中國:台灣采纳甚麼模式来培ifa反波膽,育全科大夫?

张焕祯:台運彩單場,湾的醫學生起首都要履历7年的專業进修,這個時代甚麼專業都學,内科外科妇科等等,打好7年的根本后再选择本身感乐趣的專科。

全科,自己就是台灣醫學教诲中一個專門的學科,而且是各個專科里最难的。但全科也是很多醫學结業生的第一选择,是個热点。要成為一位优异的全科大夫,是很不易的。它的难度在于,全科不是“甚麼都看甚麼都不會看”,而是从一個“全人”的观点来看病,将人看做一個总體。以是,全科的“全”,是一個总體的观点,毫不是甚麼病城市看,但都只會看一点点。全科是很难的,难度跨越内科。

對付一個病人,專科大夫會斟酌本身專科标的目的的疾病。全科大夫则會从各方面来斟酌,診断是哪方面的病,他们的职责是处置小病、辨别大病、供给康健引导。

在台灣,全科大夫與其他專科的大夫收入差未几,每一個月少则5万元人民币,好的能到15万元人民币。有的全科大夫白日和晚上都在看病,礼拜天也看病,由于病人必要。

本日中國:你本人屡次介入培训大陆全科大夫,對大陆的全科大夫培育有何领會?

张焕祯:我感受,大陆的全科大夫培训缺少一個完备培训體系。在台灣,全科大夫结業后,必定要在大病院受满3〜5年的住院大夫练习。這3~5年的练习,彻底只针對付若何成為一位优异的全科大夫,除學表里妇科、心外科、精力醫學,还要进修社區醫療、生理學、安定醫療、老年醫療等等。

北京协和醫學院學生前去坜新病院交换

按照我的察看,大陆今朝除上海、北京有少数规范化的全科大夫外,大多都只有3個月或半年的培训,這對付全科大夫的培育是晦气的。台灣全科大夫為甚麼好?由于台灣培育全科大夫必定是在最佳的病院练习,用最佳的學生,而且给大夫最佳的待遇,和受人尊重的职位。此外,台灣的评鉴系统也很是器重全科。若是病院没有全科,病院评鉴方面就不會清水溝,经由過程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向台灣社區醫療學习什麼